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 家长一味施高压效果未必佳
更新时间:2020-02-10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只管敲就行。钉子没自我意识,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茶不思饭不想,耽误了学习、损害了身体——相信但凡是做家长的,谁也不想这样的情况出现。可是,光有愿望没用,关键在于怎样做才有效。
实话实说,不少家长的做法,并不能实现帮孩子远离网络沉迷的目标。
有的家长轻信一些来历可疑、没有正规资质的戒网瘾中心,把孩子送了进去,发生过不少悲剧。让人联想起《笑林广记》里头说的黑色笑话:为了治驼背,拿俩木板夹着病人使劲踩。“医生”还振振有词:我治的是罗锅,还管人死不死?
更多的家长是自己上马,劳心费力,没少折腾,但是效果总不令人满意。和一些困惑的家长交流后,我梳理了一下他们的管理过程,往往是这样:家长发现苗头,马上陷入焦虑,采取高压政策:全面禁网禁手机!然而,互联网社会里,维系这样一个全方位的“真空”状态非常困难,自己加班、爷爷奶奶心软、小伙伴互通有无……不知哪个环节有漏洞,就使管理变成旷日持久的猫鼠游戏。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只管敲就行。钉子没自我意识,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这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强烈。家长一坚决反对,孩子反而觉得,不玩是听家长的,玩是“做自己”,对自主的渴求压倒了自制,事情于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特点。先要取信于子女,别扣道德帽子。然后,靶向治理,精准施策。与其全面禁网,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戏最让孩子沉迷、沉迷点在什么地方,进行重点管理。和孩子一起认识危害、讨论办法,让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举措,家长督促落实,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给自己留了继续玩游戏的空间,只要保证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业玩半个小时,可以开个小口,毕竟危害在于丧失自制。另外,“自然界讨厌真空”,抽走网络游戏这一块,就要考虑填上什么。踢球、遛狗、家庭名著读书会……只有另一种有意思,才能替代一种有意思。
防止沉迷,也不能光让家长使劲。制定更精准的政策、有效识别青少年、不设“玩得越长奖励越多”式的激励、定时强制下线……这些措施,期待游戏公司和管理部门的继续发力。
下一篇:如何利用寒假给中学生补补亲情课
热门文章
-
1
“为中考助力,为梦想加油”-首届陕西省商务技术学校“爱心助考”公益送水活动五地联动顺利完成
上传:2024-06-27
-
2
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陕西省商务技术学校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举行中高职联合培养“校校合作,专业共建”签约仪式
上传:2023-10-30
-
3
又一次签约合作 ||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与陕西省商务技术学校优质生源基地签约仪式正式启动!
上传:2023-10-18
-
4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与陕西省商务技术学校生源优质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正式启动!
上传:2023-10-18
-
5
陕西省商务技术学校与湖北海天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启动!
上传:2023-10-18